外国语学院


 
导师代码: 21551
导师姓名: 陈文斌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副教授
学    位: 文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dgsycwb@163.com

学术经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硕博连读) 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学院,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个人简介:   陈文斌,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符号学、叙述学、美学。以独立作者身份已发表32篇学术论文,其中17篇CSSCI(其中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北大核心、12篇普刊。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国际符号学会(IASS)会员。

科研项目:   1、主持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思想谱系及当代价值研究》(在研); 2、主持202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真实”意义的符号美学研究》(在研); 3、主持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青年课题《国外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总体状况研究》(已结项); 4、主持2021年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商品批判理论研究》(已结项); 5、主持“四川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文化主义》(已结项)。

研究成果:   *编著 胡易容,陈文斌 主编:《当代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思潮文选》,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年; 唐小林,陈文斌 主编:《符号学诸论域》,四川大学出版社,2023年。 *论文 (1)《“形式”的形式之谜:以中西形式论的比较为中心》,《中国比较文学》,2024年第2期,CSSCI; (2)《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批评范式与当代价值》,《符号与传媒》,2024年第29辑,CSSCI; (3)《非虚构文学成立的条件及其意义》,《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4期,CSSCI; (4)《回到马克思:重估亚当·沙夫的符号学思想》,《跨文化对话》,2023年第49辑,CSSCI; (5)《艺术真实的解构与重构》,《江西社会科学》,2022年第10期,CSSCI; (6)《真实与虚构:历史剧中的符号区隔及其文化效应》,《电视研究》,2022年第6期,CSSCI; (7)《货币符号学的经济逻辑与文化批判》,《符号与传媒》,2022年第1期,CSSCI; (8)《回到马克思:重提商品符号研究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年第2期,CSSCI; (9)《比较审美现代性:对话及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1年第1期,CSSCI; (10)《重新定义文化产业:一个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分析》,《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年第40辑,CSSCI; (11)《重回马克思:反驳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解读》,《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CSSCI; (12)《解读鲍勃·杰索普的文化政治经济学》,《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CSSCI; (13)《马克思主义符号学视域下的西方文化产业理论》,《江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8期,CSSCI; (14)《反“话语拜物教”:符号学对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的反思》,《中外文化与文论》2017年第36辑,CSSCI; (15)《非虚构小说中的真实与虚构:一个符号叙述学解读》,《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第9期, CSSCI。该文被《人大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16)《青春成长电影的符号表意机制及其文化分析》,《文化研究》,2015年第23辑,CSSCI; (17)《双区隔理论解读“非虚构小说”的文本特征——以阿来<瞻对>为例》,《当代文坛》,2016年第3期,CSSCI; (18)《主体、自我、身份——关于符号自我的考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北大核心; (19)《中国近年成长电影中的符号身份问题》,《四川戏剧》,2015年第6期,北大核心; (20)《赛博马克思:虚拟空间中的社会运动与资本逻辑》,《青年记者》,2022年第2期,北大核心; (21)《欧洲声音与中国回响:评张碧、唐小林编<欧洲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派>》,《探索与批评》,2021年第5辑,普刊; (22)《为什么马克思提出“商品是一种符号”?》,《符号与传媒》,2016年第13辑,普刊; (23)《关于胡适《<醒世姻缘传>考证》的几点辩驳》,《蒲松龄研究》2015年第3期,社科院核心; (24)《两性之维的符号学建构:评尤施卡<性别符号学>》,《符号与传媒》,2015年第11辑,普刊; (25)《两种自由概念之辨——论伯林的自由观》,《宜宾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普刊; (26)《符号学视域下的成长电影研究——以<少年时代>为例》,《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普刊; (27)《基于德国传统和中国现实的“成长小说”概念厘定》,《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普刊; (28)《身份历险:解读<哈克贝利· 费恩历险记>的成长主题》,《中外文论》,2018年第1期,普刊 (29)《意义的意义:评赵毅衡“意义三书”》,《探索与批评》,2022年第7辑,普刊; (30)《论余华《文城》的文本意图》,《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普刊。 (31)《“真相”的形式之谜:国产悬疑剧的叙述困境与价值漩涡》,《探索与批评》,2024年第11辑,普刊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招生类别
050200外国语言文学 01外国语言文学(英语语种),08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硕士学术学位
055100翻译 01笔译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