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导师代码: 21518
导师姓名: 李康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副教授
学    位: 哲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kangli@uestc.edu.cn

学术经历:   2022–至今,香港中文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博士后 2018–2022,香港中文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博士(导师:王平安教授) 2015–2018,四川大学 计算机学院 硕士(导师:章毅教授) 2011–2015,四川大学 软件学院 学士

个人简介:   从事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上的交叉领域,现已发表论文20篇,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篇。谷歌学术引用次数超过 500 次,其中三篇论文引用过百。 代表性学术成果包括: 1.针对注释高效的医学图像分析算法,提出了一系列迁移学习策略,将现有开放数据资源中与目标模态数据相似度较高的数据作为辅助模态,使用生成式外观对齐方法消除外观差异,并采用知识蒸馏的策略提取辅助模态所含的有益信息,提升模型对目标数据的学习,减轻人工智能模型对大量人工注释的需求。相关工作已发表在 AAAI(人工智能顶级会议,CCF-A),IEEE TMI(医学影像顶级期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 11.04),MedIA (医学影像顶级期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10.9)上。 2.针对模型在异构数据上的泛化性,提出了一系列增量学习方法,帮助模型在多样化和动态场景中自我进化和迭代更新。申请人从过去数据复原和关键参数隔离两个维度,消除模型更新后对过去已学习内容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并提升其泛化性。相关工作发表在 AAAI(CCF A类会议),IEEE TMI(中科院一区)上。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1] Memory-efficient Prompt Tuning for Incremental Histo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Yu Zhu, Kang Li*, Lequan Yu, and Pheng-Ann Heng.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2024. (CCF-A). [2] A Dual Enrichment Synergistic Strategy to Handle Data Heterogeneity for Domain Incremental Cardiac Segmentation Kang Li, Yu Zhu, Lequan Yu, and Pheng-Ann Heng.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TMI), 2024. (IF: 11.037, 中科院 1 区). [3] Domain-incremental Cardiac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Style-oriented Replay and Domain-sensitive Feature Whitening Kang Li, Lequan Yu, and Pheng-Ann Heng.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TMI), 2022. (IF: 11.037, 中科院 1 区). [4] Dual-Teacher++: Exploiting Intra-domain and Inter-domain Knowledge with Reliable Transfer for Cardiac Segmentation Kang Li, Shujun Wang, Lequan Yu, and Pheng-Ann Heng 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 (TMI), 2021. (IF: 11.037, 中科院 1 区) [5] Towards Cross-Modality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Online Mutual Knowledge Distillation Kang Li, Lequan Yu, Shujun Wang, and Pheng-Ann Heng.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AAI), 2020. (CCF A)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招生类别
080200机械工程 02机器人与无人系统 硕士学术学位
085500机械 02机器人与无人系统,05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