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
|
|
|
导师代码: |
21516
|
导师姓名: |
王淼啸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
职 称: |
研究员
|
学 位: |
工学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miaoxiao.wang@uestc.edu.cn
|
|
|
学术经历:
|
|
教育背景
2014.09-2021.01 北京大学工学院 博士
2010.09-2014.07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学士
工作经历
2021.09-2024.10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环境系统科学系 博士后研究员
2021.03-2021.08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研究助理
|
|
个人简介:
|
|
王淼啸,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1年在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前往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ürich)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25年2月被引进到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间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微生物群落组装及演化机制,合成微生物组的理性设计与构建原理.
王淼啸研究员依托赵坤教授所领导的软物质与生物技术实验室开展工作,课题组与美国UCLA、New York University、Caltech,英国University of Oxford、University of Cambridge,瑞士ETH Zürich、Eawag,和日本筑波大学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王淼啸研究员所领导的小组主要从微观水平研究微生物生态学,例如,利用单细胞生长与运动表征技术,研究口腔与其他典型微环境下的微生物相互作用,及相互作用驱动的微生物群落组装及演化过程,并据此探索合成微生物组的理性设计原理,应用于精准医学和药物开发。
课题组非常欢迎有微生物、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工程等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加入!
|
|
科研项目:
|
|
|
|
研究成果:
|
|
获得“简浩然环境微生物基金”优秀论文奖。在PNAS, Cell Systems, Cell Reports、ISME Journa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1篇。担任mLife杂志海外兼职编辑;Microbial Biotechnology编委;《微生物学通报》编委;iMeta青年编委;ISME Journal、eLife、ISM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审稿人。
|
|
专业研究方向:
|
专业名称 |
研究领域/方向 |
招生类别 |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
01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0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6细胞生物学 |
博士学术学位 |
085600材料与化工 |
04材料基因工程 |
博士专业学位 |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
01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0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6细胞生物学 |
硕士学术学位 |
085400电子信息 |
03计算机技术 |
硕士专业学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