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21444
|
导师姓名: |
聂明明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
职 称: |
教授
|
学 位: |
工学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mingming.nie@uestc.edu.cn
|
|
|
学术经历:
|
|
2009.09 - 2013.07,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工学学士;
2013.09 - 2018.07,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工学博士;
2018.08 - 2023.05,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Department of ECEE,博士后研究员;
2023.06 - 2024.05,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Department of ECEE,副研究员;
2024.07 - 至 今,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工程学院 教授。
|
|
个人简介:
|
|
聂明明,现任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2013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工程学院,2018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读博期间获清华大学研究生特等奖学金入围奖(即一二?九奖学金,全校30人/4000人)、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学术新秀”、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2018年至2024年在诺奖成果光频梳发源地之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做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光学信源、光学传感等。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代表作《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等。在CLEO、NLO、ASSL等国际会议发表会议论文8篇,2次受邀在光学顶级国际会议CLEO做特邀报告。申请美国专利2项,持有中国发明专利5项。担任《Frontiers in Photonics》客座编辑以及Nature、Nature Physics、PRL等10余本期刊审稿人。参与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科技部及总装备部等机构重点科研项目,总计经费逾7000万元。
课题组主要依托“双一流”建设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双一流A+重点学科,是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由IEEE/OSA/SPIE Fellow、****、杰青饶云江教授领衔,拥有多位国家级青年人才,在光频梳及其应用领域积累深厚,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承担了包括重大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部委、****和业界的研究课题,总经费超过1亿元。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等知名期刊发表超过400篇研究论文,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搭建了C+L波段光纤激光频率梳、微腔集成频率梳的2类6种样机,开发了uDAS、uLOFS等一系列性能卓越、国际领先的光纤传感系统,先后与华为、中天、之江实验室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单位全方位合作,实现了多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成功产业化,成果获得2022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课题组主要研究光信源器件及其关联科学,开展光子调控和物联技术的探索工作,研究内容贯穿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解决领域核心痛点、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化微腔光频梳、光纤及固体激光器件;超灵敏光学点式传感器件和分布式感知系统。课题组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德分校、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及国内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一流大学具有密切合作。
课题组学术氛围严谨、民主、开放、活跃,组内关系融洽;合作导师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个人兴趣,科研自由度高,经费充足。目前课题组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热忱欢迎具有光学、物理、电子、材料等背景的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本科生同学加入我们,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将个人简历等发送至邮箱:mingming.nie@uestc.edu.cn。
|
|
科研项目:
|
|
主持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2. 电子科技大学杰出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
3. 时空信息精密感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参与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预研项目等7项重点项目,总经费逾7000万元。
|
|
研究成果:
|
|
发表期刊论文37篇,其中一作及通讯作者22篇,包括《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会议论文8篇,参加国际会议并做口头报告7次,其中2次为CLEO邀请口头报告。申请美国专利2项,授权中国专利5项。
代表作:
更多请见ResearchGate个人主页: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Mingming-Nie
*corresponding author, #co-first author
1. M. Nie*, J. Musgrave, and S. W. Huang*, “Cross-polarized stimulated Brillouin scattering empowered photonics,” Nature Photonics, accepted in April (2025).
2. M. Nie*, J. Musgrave, K. Jia*, J. Bartos, S. Zhu, Z. Xie*, and S. W. Huang*, “Turnkey photonic flywheel in a microresonator-filtered las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 55 (2024).
3. M. Nie*, K. Jia*, Y. Xie, S. Zhu, Z. Xie*, and S. W. Huang*, “Synthesized spatiotemporal mode-locking and photonic flywheel in multimode mesoresonat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3, 6395 (2022).
4. M. Nie*#, B. Li#, K. Jia, Y. Xie, J. Yan, S. Zhu, Z. Xie, and S. W. Huang*, “Dissipative soliton generation and real-time dynamics in microresonator-filtered fiber laser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11, 296 (2022).
5. M. Nie*, Y. Xie, B. Li, and S. W. Huang*, “Photonic frequency microcombs based on dissipative Kerr and quadratic cavity solitons,” Progress in Quantum Electronics, 86, 100437 (2022). (Invited)
6. J. Musgrave, S. W. Huang and M. Nie*, “Microcombs in fiber Fabry–Pérot cavities,” APL Photonics, 8, 121101 (2023). (Invited)
|
|
专业研究方向:
|
专业名称 |
研究领域/方向 |
招生类别 |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
04智能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05光纤传感与通信,08智能感知与信息系统 |
博士学术学位 |
085400电子信息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
博士专业学位 |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
04智能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05光纤传感与通信,08智能感知与信息系统 |
硕士学术学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