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导师代码: 21439
导师姓名: 冀泽霖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副研究员
学    位: 哲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zelinji@uestc.edu.cn

学术经历:   2015.09-2019.06 北京邮电大学,学士;2019.09-2024.04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2024.12 至今 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冀泽霖,哲学博士,中国电子学会会员,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学会(IEEE)会员。目前主要从事基于深度学习的信号处理与测试技术、语义通信以及基于强化学习的无线资源优化技术。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IEEE JSTSP、TWC、TCOM、WCL以及旗舰会议IEEE ICC、Globecom等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余篇,曾获《移动通信》2023年度最佳论文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数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级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数项。担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会委员。目前担任IEEE JSAC等10多个国际通信顶级期刊及旗舰会议的审稿人。

科研项目:   时域信号与 XX 智能测试技术;

研究成果:   [1] Ji Z*, Qin Z, Tao X, Han Z. Resource Optimization for Semantic-Aware Networks With Task Offload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24, 23(9) :12284– 12296. [2] Ji Z*, Qin Z. Computational Offloading in Semantic-Aware Cloud-Edge-End Collaborative Networks[J].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2024,18(7) : 1235– 1248. [3] Ji Z*, Qin Z, Tao X. Meta Federat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Distributed Resource Alloc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24, 23(7) : 7865– 7876. [4] Ji Z*, Qin Z, Parini C 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aided cellular networks with device-to-device users[J].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2022, 70(3) : 1808– 1819. [5] Ji Z*, Kiani A K, Qin Z, et al. Power optimization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A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with dynamic reward[J].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tters, 2021, 10(3) : 508-511. [6] Ji Z*, Qin Z. Energy-Efficient Task Offloading for Semantic-Aware Networks[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2023 : 3584– 3589. [7] Ji Z*, Qin Z. Federated learning for distributed energy-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2022: 1-6. [8] Ji Z*, Qin Z.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enhanc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C]. IEEE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2020: 1-6.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招生类别
085400电子信息 10仪器仪表工程(非全) 硕士专业学位
085407仪器仪表工程 01仪器仪表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