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21205
|
导师姓名: |
杨帆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
职 称: |
副研究员
|
学 位: |
工学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fyang.ese@uestc.edu.cn
|
|
|
学术经历:
|
|
教育背景:电子科技大学 学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 博士学位(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作经历:电子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2021.07-2023.05)、副研究员(2023.05-至今)。
|
|
个人简介:
|
|
杨帆,电子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一直从事毫米波太赫兹以及微纳光电技术研究,主要包括毫米波太赫兹源及其通信雷达系统应用,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在Advanced Science、Photonics Research、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Optics Express、Journal of Lightwave and Techn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第一发明人8项),《太赫兹器件与应用》译著(即将出版)主要执笔人,在中国电子学会太赫兹青年论坛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4次,IEEE IWMS-AMP2023、IEEE RFIT 2024、第三届全国集成微系统建模与仿真大会-分会场(共)主席,Optics Letters、Journal of Lightwave and Technology期刊审稿人,中国仿真学会第二届集成微系统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秘书,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青年编委。
————————————————分割线————————————————————
「杨帆 | 电子学院光电融合太赫兹技术探索者 · 非典型科研民工 · 网球爱好者」
“既能焊板子调代码,也能写论文带团队”
「研究方向:毫米波太赫兹——从芯片到系统的“光速无线”革命」
* 核心领域:毫米波/太赫兹源设计、通信雷达系统开发(专治“频谱焦虑症”)
* 终极目标:突破THz gap,助力6G、卫星通信、雷达遥感、无损检测...
「科研战绩可查」
* 项目:带队攻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总经费可绕实验室三圈
* 论文:在Advanced Science等顶刊怒刷存在感
* 专利:手握30+发明专利,其中8项带你体验“署名第一发明人”的快乐
* 专著:《太赫兹器件与应用》译著的主要执笔人(即将出版,赠签名版给实验室锦鲤)
「团队生存指南」
* 精神内核:以“正气”对抗学术浮躁,用“责任”守护科研初心
* 技能加成:导师手把手传授“文献速读术”、“仪器驯服手册”、“论文求生指南”
* 隐藏福利:日常活动经费、不定期聚餐、年度卷王评选(导师亲自当裁判)
「寻找这样的你」
必备技能:
* “有主动性”、“有好奇心”(或至少愿意为ta加班熬夜)
* “有英文文献阅读检索能力”(毕竟要和全球同行“对线”)
* “乐观开朗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毅力、思维逻辑清晰(让 DeepSeek 自愧不如)
加分项:
* 网球技能点满(组队暴打导师可获额外实验经费)
* 精通任何需要手脑并用的活动(从乐高到代码都算)
——欢迎加入光电融合毫米波太赫兹技术战队,一起解锁未来太赫兹的星辰大海!
* 接头暗号: fyang.ese@uestc.edu.cn(标题请注明“导我来了-姓名-出道门派”)
* 友情提示:每年收到海量邮件,简历突出你的独特之处才能触发“秒回”技能!
为什么办公室总飘着咖啡香?
实验室的显卡和示波器哪个更贵?
加入团队即可解锁答案...
|
|
科研项目: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微环高精度微扰鉴频滤波的光子太赫兹跳频信号生成技术研究,2024.01–2026.12,主持;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面向信息安全的纳米光子物理不可克隆器件及认证技术研究,2024.12–2027.11,参与;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战略科技创新合作课题,光子集成毫米波波束赋形技术,2025.01–2027.12,参与(子课题负责人);
*马赛克*,*****毫米波源***技术,2022.10–2025.10,主持;
*马赛克*,*****太赫兹通信技术,2023.12–2025.10,主持;
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基础支撑课题, 高性能光子学毫米波源技术研究, 2022.06-2023-06, 主持(已结题);
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基础支撑课题, 光电融合高频段毫米波跳频源技术研究, 2023-06 至 2024-06, 主持(已结题);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光子太赫兹超宽带跳频信号产生机理与实现方法,2023.01–2024.12,主持(已结题);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光电融合时控阵的太赫兹瞬时宽带波束调控技术,2024.01–2025.12,参与;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太赫兹跳频通信的超宽带小型化镜频抑制接收技术,2024.01–2025.12,参与;
...
|
|
研究成果:
|
|
Zhao H, Chen F, Wei Y, et al. Circular‐Gate Nanoscale Air Channel Transistors: Achieving ultralow Subthreshold Swing and Working Voltage[J]. Advanced Science, 2025, 12(7): 2410734.
Jiang H, Zhang L M, Zhang Y F, et al. Ionic Liquid Loaded Graphene-Based UltraWideband Terahertz Tunable Attenuat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2024.
Yang Z, Yang F, Wen Z, et al. Ultra-wideband photonic frequency-hopping waveform generator enabled by optical injection locking for secure terahertz wireless communications[J]. J. Lightwave Technol., 42(19), 6788-6797 (2024).
Wen Z Y, Yang F, Yang Z, et al. Spectrally Efficient Photonic Terahertz Transmitter for Kramers-Kronig Reception Without Guard-Band Based on Optical Injection Locking[J]. J. Lightwave Technol., 42 (16), 5466-5475 (2024).
Wen Z Y, Yang F, Jiang H, et al. Modified Kramers-Kronig receiver based on memory polynomial compensation for photonics-assisted millimeter-wave communications[J]. Optics Express, 2023, 31(21): 34800-34816.
Liu Y, Yang F, Yang Z, et al. Ultra-Wideband and Multi-Octave Tunable Millimeter Wave Generation Based on Photonic Multiplication and Delay-Matched Heterodyne[J]. J. Lightwave Technol., 42 (23), 8109-8116 (2024).
Yang F, Zhang W, Jiang Y, et al. Highly sensitive integrated photonic sensor and interrogator using cascaded silicon microring resonators[J].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22, 40(9): 3055-3061.
Yang F, Zhang W, Liu Q, et al. Silicon-microring-based interrogator for TDM-FBG sensors enabled by pulse compression[J]. Optics Letters, 2020, 45(23): 6402-6405.
Yang F, Zhang W, Zhao S, et al. Miniature interrogator for multiplexed FBG strain sensors based on a thermally tunable microring resonator array[J]. Optics Express, 2019, 27(5): 6037-6046.
...
|
|
专业研究方向:
|
专业名称 |
研究领域/方向 |
招生类别 |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
02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与系统,06微电子技术与集成器件,09光电融合毫米波太赫兹器件与系统技术 |
硕士学术学位 |
085400电子信息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
硕士专业学位 |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
硕士专业学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