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21042
|
导师姓名: |
LUDOVICO MINATI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教授
|
职 称: |
教授
|
学 位: |
理学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lminati@uestc.edu.cn
|
|
|
学术经历:
|
|
2018年10月—2021年12月,开放大学商学院,英国,技术管理,工商管理学硕士
2016年6月—2017年11月,波兰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波兰,物理学,理学博士
2009年9月—2012年7月,布莱顿和萨塞克斯医学院(苏塞克斯大学、布莱顿大学),英国,神经科学,哲学博士
2005年10月—2009年12月,开放大学,英国,医学物理学,硕士
2002年10月—2009年12月,开放大学,英国,物理科学,学士
2007年9月—2008年9月,威斯敏斯特大学,英国,应用认知神经科学,硕士
2005年10月—2006年12月,开放大学,英国,理学,硕士
2000年10月—2004年3月,开放大学,英国,信息技术与计算,学士
|
|
个人简介:
|
|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以意大利特伦托大学为第二附属机构。申请人于2023年10月创建跨学科非线性动力学实验室(IND-Lab),研究方向为电子工程及生物工程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申请人在物理学、神经科学和工程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160多篇论文。根据SCOPUS引文数据库,其H指数为42,他引次数超5300次 。同时,他在物理学、生物医学领域的多个高影响力期刊担任副编辑。申请人长期在神经科学和电子工程的复杂性和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开发并应用了几种分析多模态神经影像和神经生理数据的技术,提出了使用非线性电子电路作为大脑网络中观察到的突发现象的简单而有效的模型的思想。 他在研究和比较大脑和其他生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以及混沌模拟电子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方面的开创性跨学科工作得到了全世界认可。申请人因“跨大脑网络和混沌电路的连通、同步和动力学特性--一项跨学科研究”项目获得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人才(海外)称号。
|
|
科研项目:
|
|
跨大脑网络和混沌电路的连通、同步和动力学特性--一项跨学科研究(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研究成果:
|
|
在概念层面上,他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并行研究神经生理学信号和基本电子非线性电路/网络活动的巨大潜力。在适当的条件下,后者可以复制在自然记录中观察到的许多统计特性,为时间序列分析和结果解释提供新的见解。该项研究还强调了在实验中研究神经生理现象的电子模型的意义,因为非理想性、失配和噪声的影响很深,在生物学上无处不在,但在大规模的数值上却很难捕捉。该方法与神经形态工程学和计算神经科学的方法不同,并对既有方法进行了补充。他是第一个主张将大脑活动与物理实现的模型电路的动态进行并列研究的人,也是第一个推动非典型电子混沌振荡器电路研究的人。这些电路不是作为现有拓扑结构的变体而获得的,而是探索全新的配置,它们具有更大的可能性来探索同步现象,并将其用于与大脑活动进行比较。
目前在本领域多个具有高影响力的期刊担任副编辑,包括《非线性动力学》、《混沌孤子与分形》和《神经信息学前沿》等。曾担任《复杂性》和《阿尔茨海默病杂志》的副编辑,并担任四期专刊的客座编辑。他在神经科学、物理学和工程学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神经病学年鉴》(JCR Q1,IF=11.3),《物理评论快报》(JCR Q1,IF=9.2),《非线性动力学》和《神经科学》等期刊上发表了 156 篇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60 篇,以最后一位作者(作为项目负责人与带头人)发表论文 12 篇。根据 Scopus 引文数据库,他的 h 指数为 42, 他引次数 4456 。
|
|
专业研究方向:
|
专业名称 |
研究领域/方向 |
招生类别 |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
01生物医学工程,03神经信息工程(含脑机接口),04医学成像与医学图像/信号处理 |
博士学术学位 |
085400电子信息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
博士专业学位 |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
01脑电与脑-机接口技术,03生物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07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 |
硕士学术学位 |
085409生物医学工程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
硕士专业学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