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20620
|
导师姓名: |
杨杰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峨眉计划
|
职 称: |
研究员
|
学 位: |
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yangjie1126
@
163.com
|
|
|
学术经历:
|
|
工作经历
2021/07/0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
2018/12-2021/06,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2020/04-2021/03,成都医学院,人事处,处长,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
2017/02-2018/12,成都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14/06-2017/01,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2012/01-2014/05,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博士后;
2007/11-2011/12,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2003/08-2007/11,南京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教育经历
2016/10-2016/11,日本国立脑心血管病中心,国际卒中学会访问学者;
2015/03-2015/09,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进修生;
2013/02-2014/02,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2008/09-2011/06,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博士;
2000/09-2003/06,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硕士;
1995/09-2000/07,东南大学,临床医学,学士。
|
|
个人简介:
|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病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后、旅澳学者;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治及从事神经系统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脑血管疾病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经验,集中研究脑卒中抗血栓、降压治疗;发表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主持包括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卫健委省域重点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成都市科技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四川省卫健委重大项目等课题25项,牵头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1项,累计经费1000万元;被评为四川省“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1项、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亚太卒中组织执行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卒中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委;Stroke、Cerebrovasc Dis等SCI杂志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
|
科研项目:
|
|
1.circRNA29254—miR-29a-3p—CYP2C19轴在脑梗死氯吡格雷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82171295,54万,项目负责人,2022.1-2025.12;
2.MiR-150-5p通过调控GP IIb/IIIa受体改善替罗非班疗效的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870940,61万,项目负责人,2019.1-2022.12;
3.脑卒中急救车超早期强化降压的研究,成都市科技局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20-GH02-00057-HZ,100万,项目负责人,2020.04-2024.12;
4.脑梗死溶栓后24小时内抗血小板治疗对血栓、出血状态的影响及其机制,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471199,70万,项目负责人,2015.1-2018.12;
5.ABCB1基因CpG岛甲基化影响氯吡格雷吸收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81100859,23万,项目负责人,2012.1-2014.12;
6.省域卒中诊疗能力提升,国家卫健委省域重点疾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财社[2020]74号,国家卫健委,400万,项目负责人,2020.01-2020.12;
7.四川省卫计委老年卒中中心建设项目,四川省卫健委,200万,项目负责人,2019.6-2019.12。
|
|
研究成果:
|
|
1.心脑血管病抗血栓个体化治疗的基因靶点、非遗传因素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 四川省医学科技奖(青年奖),一等奖,2019;
2.氯吡格雷抵抗的机制、预测及其在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6年;
3.改进的基因检测技术在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和再发血栓事件预测中的应用,江苏省卫计委,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015年。
|
|
专业研究方向:
|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类别 |
100200临床医学 |
10神经病学 |
硕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