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能源学院


 
导师代码: 20397
导师姓名: 潘泰松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副教授
学    位: 工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tspan@uestc.edu.cn

学术经历:   电子科技大学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博士 2012.09-2016.06
美国西北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4.10-2016.03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工程) 学士 2006.09-2010.07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可延展柔性传感与电磁器件的设计与制备研究,在Nature Electronics、Small、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Google Scholar引用30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并作为主研人员参加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 课题组工作涵盖柔性功能材料与器件的基础机理研究和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基于智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的柔性传感器件:通过智能材料(如相变材料、形状记忆材料、外部刺激响应性材料)与智能结构(如力学超材料结构)与常规柔性传感器件的集成,实现器件性能调控和提升,使器件能够突破其本征力电特性对性能的约束。该方向适合对柔性传感器件的敏感机理、构筑方法、性能调控手段感兴趣的同学。 2. 面向化学电池的植入式传感技术:通过在锂离子电池等化学电池电芯中植入柔性传感器件,或将柔性传感器件与集流体等电池结构集成,实现对电池内部物化信号的感知。该方向既适合对化学电池内部电化学机理感兴趣的同学通过发展新的表征手段更好地理解电池工作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也适合对传感器件应用感兴趣的同学针对电池植入方向开展研究。 3. 智能柔性电磁器件:柔性电磁超表面可通过与飞行器等平台的共形集成,为平台提供隐身、天线、RCS伪装等电磁场调控能力。本方向针对电磁超表面在实现柔性化时面临的电磁性能不稳定、性能精准调控困难等问题,发展具有对形变的主被动补偿能力的柔性电磁超表面器件,以实现超表面器件在共形集成和动态形变下的性能可控。该方向适合对超表面等电磁器件的设计和相关应用感兴趣的同学。 欢迎各位同学通过电子邮件(tspan@uestc.edu.cn)交流以进一步了解课题组研究情况。

科研项目:   1. 国家级项目,2022-2025,395万,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271118),2022-2026,53万,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21YFB24019),2021-2025,160万,主持
4. 国家级项目,2021-2023,280万,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61901085),2019-2022,26万,主持
6. 国家级项目,2019-2021,90万,主持。

研究成果:   本人发表论文情况可点击链接查看:https://orcid.org/0000-0003-1576-3409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类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1电子功能材料及器件,03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06材料计算与模拟 硕士学术学位
085600材料与化工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
085601材料工程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