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工程学院


 
导师代码: 12551
导师姓名: 李曙光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副研究员
学    位: 工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lsg042@163.com

学术经历:   2004.08-2008.07: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 学士学位
2008.09-2010.03: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 研究学生
2010.04-2012.03:东京大学跨学科信息学专业 硕士
2012.04-2015.04:东京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博士学位
2014.04-2015.12: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JSPS Research Fellow
2015.12-2018.12:四川大学 特聘副研究员
2019.01-至今: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个人简介:   驾驶人驾驶行为及状态的识别、建模与模拟仿真等。基于汽车大数据、脑功能成像技术和生物信号测量技术的驾驶员行为特性研究及人机共驾,基于硬件在环的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器的开发、评价与应用,基于FPGA的车载计算平台等。

科研项目:   围绕智能网联汽车车载智能终端的多感知融合算法、计算平台以及人机交互等课题开展研究,主要课题如下:
2022年牵头成立“电子科技大学-国汽智端车载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主任;

方向一:汽车人工智能

2022-2025,企业委托课题,面向车载智能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课题负责人;
2022-202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智能汽车场景库应用与多维测试评价技术”项目课题
“智能汽车复杂无线环境构建及测试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2021-2023,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汽车专用高性能微控制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子课题负责人;
2022,中国一汽NVH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多源传感器融合的感知及定位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
2020-2022,企业委托课题,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云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课题负责人;
2019,企业委托课题,机场智能移动式巡视平台开发,课题负责人;
2019,企业委托课题,网联条件下多智能体协同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9,企业委托课题,面向车联网的场端摄像头感知定位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8-2019,企业委托课题,云控基础平台应用场景、关键变量与算法调查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8-2019,企业委托课题,5G远程驾驶平台开发,课题负责人;


方向二:驾驶模拟仿真与驾驶员行为特性

2022-202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实时防护及测试验证技术”
项目课题"智能汽车预期功能安全实时监测与防护系统",子课题负责人;
2021-2022,企业合作项目,“驾驶模拟器人机交互转向系统二次开发”,课题负责人;
2020-2023,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城市智能共享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熵的基于理论与验证关键
技术”,参与,项目骨干;
2017-2020,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人机共驾型智能汽车的动力学特性及协同控制方法研究”,
参与,项目骨干;
2019-2020,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基于VR及六自由度运动控制的坦克仿真训练平台”,
子课题负责人;
2019-2020,成都市科技局重点研发支撑计划,“基于硬件在环技术的六自由度驾驶模拟平台开发研究”,
课题负责人;
2018-2019,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考虑驾驶员技能差异的多感知融合驾
驶员模型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8-2019,企业委托课题,“基于驾驶模拟器的人机共驾接管场景研究”,课题负责人;
2017-2018,企业委托课题,基于脑功能可视化技术的加示意图识别技术开发,课题负责人;
2014-2015,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项目,“運転技能高いドライバの運転特徴抽出に関する研究”, 课题负责人;

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1] Shuguang Li, Zhenxu Li, Xinxin Liu,etc. 2022. "Research on Map-SLAM Fusion Localization Algorithm for
Unmanned Vehicle" Applied Sciences 12, no. 17: 8670.
[2] Shuguang Li, Bei Liu, Yang Zhao,etc. "An Object Detection Method Enhanced by Sparse Point Cloud for
Low Illumination in Autonomous Driving," 2022 IEE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
ortation Systems (ITSC), Macau, China, 2022
[3]Shuguang Li ,Zhonglin Luo, Wei Wenbo.etc."Vehicle-in-the-Loop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Simulation
System Based on Vehicle-Road-Cloud Collaboration" 2022 IEEE 2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
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TSC), Macau, China, 2022
[4]Zheng Ke, Shuguang Li, Kongjian Qin, etc."Depth Estimation via Sparse Radar Prior and Driving Scene
Semantics",16th Asia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ACCV), Macau, China, 2022
[5]Shuguang Li, Jiafu Yan , Haoran Chen, etc."Radar-Camera Fusion Network for Depth Estimation in Structured
Driving Scenes",Sensors vol. 23,17 7560
[6] Lei He; Mingheng Zhang; Yuxia Li; Jinglin Zhang; Shiyu Luo; Shuguang Li; Xiangrong Zhang;"Change-Guided
Similarity Pyramid Network for Semantic Change Detec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DOI: 10.1109/TGRS.2024.3434451,2024 [JCR 1 区 ]
[7] Shuguang Li, Ling Deng, Jierui Hu, Siyuan Kang, Jing Qiu, Qingkun Li,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evaluate
human–machine conflicts in shared steering systems,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Volume 207,2024,
https://doi.org/10.1016/j.aap.2024.107758. [JCR 1 区 TOP]

授权专利:

[1] 李曙光,薛飞,欧俊宏, 等,基于软硬件联合学习的神经网络设计与优化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2111171312.5
[2] 李曙光,詹惠琴,陈林,等,一种基于FPGA的车道线实时检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9
10684088.6
[3] 李曙光,郑珂,李振旭,等,一种基于视觉和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深度估计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
:ZL202210149240.2
[4] 李曙光,郑珂,李振旭,等,一种基于视觉和毫米波雷达的融合目标检测和跟踪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2111018876.5
[5]李曙光,魏文博,杜菁禹,等,一种基于两点预瞄驾驶员模型的自动驾驶决策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2210766849.4
[6] 李曙光,王海,欧俊宏,等,一种基于场景复杂度预分类的自适应目标检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2111270003.3
[7] 李曙光,罗钟林,赵洋,等,一种基于路端单目相机的交通流要素感知与定位方法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2210592119.7
[8] 李曙光,赵洋,刘备,等,一种基于稀疏点云先验信息的自动驾驶夜间目标检测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ZL202210610731.2
[9]李曙光,魏文博,赵洋,等,一种基于动态轨迹规划的自动驾驶连续避障方法,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专利号:ZL202210588550.4


请注意 2025年招生专业调整为: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工程 085406 (不招收086100交通运输方向)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招生类别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1复杂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硕士学术学位
085400电子信息 01测控技术及自动化(非全) 硕士专业学位
085406控制工程 01复杂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03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4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