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代码: 11973
导师姓名: 兰峰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教授
学    位: 工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lanfeng@uestc.edu.cn

学术经历:   获 IEEE Nano 2019 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等。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性重要学术会议优秀学生论文奖3项,获全国智能超表面技术创新应用大赛团队决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国家奖学金等。先后获邀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20余次。担任3个国际期刊和2个国内核心期刊的编辑,十余个国际著名期刊的审稿人,审稿100余篇,担任多个学术会议的审稿专家和组委会成员等。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Nature子刊) 、Nature Photonics(Nature子刊)、Photonics Research、Nano Letter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IEEE TAP、IEEE TST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15项已授权,其中软著和实用新型各1项)。共发表一作/通信SCI论文20余篇,其中Nature子刊2篇,ESI高被引2篇,一区5篇,二区8篇。

个人简介:   兰峰,博士,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某部委重点项目主任设计师。2016年获留基委全额资助,师从国际著名集成电路专家密歇根大学Pinaki教授。2016-2019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6G关键技术之一的太赫兹超构芯片和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系统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2023年“太赫兹高性能单片射频器件及集成应用技术”获四川省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

科研项目:   2000年至今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自然基金、博士后基金、部委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

研究成果:   ?研制出国内首个基于HEMT 与超表面结合的0.34 THz 电控可重构智能表面RIS系统,实现了±45°,精度1°,插损小于6dB的高性能太赫兹凝视扫描。该成果第一作者2023年在Nature—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发表(ESI高被引论文)。该系统国内首次实现基于RIS系统的太赫兹快速超分辨成像和高速无线通信,在6G、相控阵雷达、卫通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创新提出基于PB相位调控和多路栅控编码的多模态波束赋形与信息调制一体化的太赫兹透射式可编程智能超表面器件,首次将高速波束转向(±60°扫描范围)与自开关键控(OOK)调制集成, 实验验证了亚太赫兹自调制传输跟瞄一体,实现了2.8dB低损耗、±60°大角度波束实时跟瞄和100MHz调制速率的OOK幅度调制,推动了太赫兹通信收发复用系统的紧凑化与智能化。相关成果2025年发表于Nature-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招生类别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07太赫兹科学与技术,08太赫兹器件、系统及应用,09光电融合毫米波太赫兹器件与系统技术 博士学术学位
085400电子信息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博士专业学位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 07太赫兹科学与技术,08太赫兹器件、系统及应用,11天线理论与技术 硕士学术学位
085400电子信息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1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