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11877
|
导师姓名: |
曾俊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
职 称: |
研究员
|
学 位: |
医学学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zengjun@medmail.com.cn
|
|
|
学术经历:
|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疗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创伤急救学组组长,四川省医师学会第一届急诊医师专科委员会常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级应急专家,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伤害预防专家组成员,第六批及第十批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第十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编委。
|
|
个人简介:
|
|
曾俊,男,1965年12月生于成都,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助理, 院党委委员,总支书记,急诊医学与灾害医学研究所所长,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应急办主任,急救中心副主任。从事外科临床工作27年,擅长对普外科、急诊外科及创伤外科等方面的诊疗,对本专业疑难病有较强的诊治能力,对创伤一体化救治理论及创伤代谢组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能独立完成本专业的大型及复杂手术。 30余次圆满完成省内突发的大型灾害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多次担当紧急医疗救援专家组组长工作,并在5.12汶川、4.14玉树及4.20雅安芦山地震救援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担任四川省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做出了突出贡献。积极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2009年牵头创建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创伤代谢组多学科实验室,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研究所,担任所长,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创伤、急诊和临床转化研究机构。任职以来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0余篇,近5年来实验室团队在国际国内知名杂志共发表论文40篇(其中SCI论文10篇,MEDLINE期刊论文5篇)。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资助17项。本人参与在研各级科研课题13项,主持4项,包括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一项,获经费支助1150余万元。担任硕士生导师,带研究生2人;担任四川省医学会多个专委会主任或副主任委员,多次主持参与国内、省内大型学术会和卫生厅应急救援培训项目,在急诊医学方面的业绩、贡献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
|
|
科研项目:
|
|
本人参与在研各级科研课题13项,主持4项,主要包括1.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症医学科;2.四川省科技厅重大专项: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课题:基于代谢组学平台研发创伤和危重病计算机辅助决策支持系统;3. 四川省科技厅支撑项目:建立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危重症创伤患者临床预后监测评估模型等。获经费支助合计1150余万元。2014年获国家专利一项:危重病预后预警数据可视化系统,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4SR089551。
|
|
研究成果:
|
|
1.Jin Peng, Jun Zeng(共同第一作者), Bin Cai, Hao Yang, Mitchell Jay Cohen, Wei Chen, Ming-wei Sun, Charles Damien Lu, Jiang Hua. Establishment of Quantitative Severity Evaluation Model for Spinal Cord Injury by Metabolomic Fingerprinting. PLOS ONE 2014, 9(4): e93736. doi:10.1371/journal.pone.0093736 SCI收录(影响因子:3.73);2.Jin Peng, Hao Yang, Hua Jiang, Yi-xiao Lin, Charles Damien Lu, Jun Zeng(通讯作者). The Origin of Novel Avian Influenza A (H7N9) and Mutation Dynamics for its Human-to-Human Transmissible Capacity. PLOS ONE, 2014, 9(3): e93094. Doi: 10.1371/journal.pone.0093094. SCI收录(影响因子:3.73);3.Hua Jiang, Ming-Wei Sun, Brook Hefright, Wei Chen, Charles Damien Lu, Jun Zeng. Efficacy of Hypocaloric Parenteral Nutrition for Surgical Patients. Clinical Nutrition, 2011, 30(6): 730-737. SCI收录(影响因子:3.298) ;4.曾俊,杨浩,江华. 创伤性休克复苏研究的挑战与机遇:大数据分析、计算机科学、系统生物学与创伤科学的融合. 创伤外科杂志, 2013, 15(2): 34-37;5. 曾俊,江华,蔡斌. 转化医学研究模式与创伤学科发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 8(2):149-151;6. 孙明伟,江华,彭谨,杨浩,周志远,陈伟,Charles Damien Lu,曾俊(通讯作者).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建立地震创伤患者结局预测模型的研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3): 308-313.等。
|
|
专业研究方向:
|
专业名称 |
研究领域/方向 |
招生类别 |
105107急诊医学 |
01不区分招生研究方向 |
硕士专业学位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