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导师代码: 11540
导师姓名: 王敏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副教授
学    位: 管理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wangmin@uestc.edu.cn

学术经历:   [1]2013至今,“中国管理研究国家学会年会”审稿人 [2]2012-至今,“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审稿人 [3]2012-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通信评审

个人简介: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管理学,2006年7月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硕士,管理学,2002年7月 西北师范大学经济院,学士,经济学,1999年7月 堪萨斯大学商学院,堪萨斯,美国,访问学者堪萨斯(即将),2014年9月—2015年9月 研究方向: 技术创新, 新兴技术管理 讲授课程: 新兴技术管理(本科,普研,MBA) 社会兼职及荣誉: [1]2012年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 [2]2012年获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优秀奖; [3]2009年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4]2007年获"四川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5]2002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技术创新管理(普研,MBA) 创新管理前沿(博士留学生) 技术与创业管理(本科)

科研项目:   [1]2014-2016,新兴技术演化情境识别及其对企业创新策略组合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008-2010,新兴技术“三要素多层次共生演化”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2012-2013,四川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载体研究,四川省科技厅 [4]2014-201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载体的动态匹配策略研究,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

研究成果:   期刊论文 [1]王敏, 方荣贵 ,银路.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共性技术供给模式比较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3,9 :124-132. [2]Wang Min,Li li-miao,Yinlu.A Cycle Model of Co-evoulution between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Firm’s Capabilities Based on Case Study[M].创新与创业管理(第7辑),2011,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王敏, 银路. 中国IC设计企业的自主创新——基于NSBIC技术战略演变的案例分析[J]. 中国软科学, 2007, 199(7): 54-61. [4]王敏, 唐泳 ,银路. 集群创新系统(CIS)的学习效率探析——基于复杂网络的观点[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19(6): 38-43. [5]王敏, 银路. 技术演化的集成研究及新兴技术演化[J]. 科学学研究, 2008,26(3): 466-471. [6]王敏, 银路. 基于过程的知识工人激励问题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 17(6): 56-61. [7]王敏, 银路. 新兴技术演化模式及其管理启示[J]. 技术经济, 2009, 28(11): 13-16. [8]WANG Min, YIN Lu. Endogenous innovation in Chinese IC Firm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strategy evolution of NSBIC[J].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 4(4): 407-411. [9]王敏, 银路. 技术推动型与市场拉动型新兴技术演化模式对比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08 (增刊): 24-29. [10]王敏, 银路. 新兴技术演化的整体性分析框架: “三要素多层次”共生演化机理研究[J]. 技术经济, 2010, 29(2): 38-33. 会议论文 [1]Asei ITO, Zhuoran Li, Min Wang What Type of S&T Policies Stimulate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a Chinese Firm-level Data, The 5th China Association for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CAMOT)&Washington Academy for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WAMOT), May 2014,Beijing, China. [2]王敏, 银路. 市场异质性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演化----基于企业学习的案例研究, 第10届中国技术管理年会, 2013年5月,西安. [3]Min Wang. How the Emerging Industries Evolves From Emerging Technologies: From the Innovation Incubation Platform,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ategy Management , Nov.2013,Chengdu, China. [4]Min Wang, Lu Yin , Lingyun Wang, Matti Muhos, Pekka Kess.“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Strategy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atching-up - A Case Study of Chinese IC Design Firms”,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Management June,2011, Oulu,Finland. [5]Min Wang, Lu Yin.2011.“A Cycle Model of Co-evolution between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Firm’s Capabilities”, CICALICS WORKSHOP, Aug. 2011, Beijing,China. [6]Min Wang, How do Chinese IC Design Firms Choose Technology Strategy to Innovate Independently------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The 7th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China, June 2013, Shanghai, China. [7]Min Wang, Lu Yin. How Latecomer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Using Tools for Managing Emerging Technology [C].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SMOT 2007), June,2007: 1124?1161. (ISTP: 978-0-7695-3322-3) [8]Min Wang, Lu Yin. How China IC Firms Innovate Endogenousl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Evolution[C]. CICALICS WORKSHOP, Aug.2008: 327-339. [9]Min Wang, Lu Yin.Analysis on Learning Mechanism and Efficiency of Cluster's Innovation System[C]. Globelics India 2006: Innovation Systems for Competitiveness and Shared Prospe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2008, 10: 368-375. [10]Min Wang, Lu Yin. An Analysis Framework on Emerging Technology Evolution. Edited by Xingyuan Wang and Jiang Wei, the Frontier of Chinese Innovation Management (3th Edition), Beijing: The Pr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2007. [11]Min Wang, Lu Yin. Choosing Tech-innovation Strategy of Firms and Its Effect on Nation’s Endogenous Innovation.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06, (1): 44-45. 书籍 [1]银路,王敏等著.《新兴技术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王敏, 银路等著.《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制研究——基于市场、企业能力和配套环境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招生类别
120200工商管理学 04创新与创业管理 硕士学术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