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能源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11384
|
导师姓名: |
李含冬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
职 称: |
教授
|
学 位: |
理学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hdli@uestc.edu.cn
|
|
|
学术经历:
|
|
2016.06-2016.09,兰开斯特大学短期访问学者;2008-2010,香港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4-2007,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1997-2004,四川大学学士、硕士。
|
|
个人简介:
|
|
李含冬,男,教授。2001、2004年本、硕毕业于四川大学材料物理系。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在香港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6月至9月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物理系短期访问学者。2007年参加工作,就职于北京交通大学物理系。2011年12月起任职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2018年1月至今任职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长期从事功能单晶体生长、分子束外延(MBE)、低维与表面科学、凝聚态物理相关基础及应用研究。现为IEEE会员,AAAS、APS、AIP、ACS、Weily、IOP、Springer、Elsevier等学术出版机构期刊审稿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technology客座编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等。
|
|
科研项目:
|
|
先后承担及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发计划课题2项,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四川省科技基金2项,横向及其它项目多项。
|
|
研究成果:
|
|
研究方向:
1. 拓扑绝缘体等量子材料体系:包括高质量材料体系的合成生长动力学,体系物性演示、量子态调控及应用。
2. 纳米线及核/壳复合纳米线体系:制备高质量一维/准一维量子体系,并利用量子限制效应提高光、电性能,设计制备新型纳米光电及量子器件。
3. 能量及光电信息转换材料的制备与机理研究:包括传统热电体系的成分-结构-热电物性关联优化,新结构热电材料的合成与热电物性表征,各种固态光伏(电)体系的合成及光伏(电)转换微观机理,高能射线探测晶体生长与器件探索。
在上述领域近年来发表SCI论文50余篇(包括高被引论文2篇,H因子20),主编英文专著两部,开发技术发明专利10余项。论文发表情况参见个人谷歌学术主页: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bdULNcIAAAAJ&hl=en,或ResearcherID学术主页:http://www.researcherid.com/rid/J-5225-2015
|
|
专业研究方向:
|
专业名称 |
研究领域/方向 |
招生类别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
01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03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0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博士学术学位 |
085600材料与化工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
博士专业学位 |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
0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03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04低维电子材料 |
硕士学术学位 |
085600材料与化工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
硕士专业学位 |
085601材料工程 |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
硕士专业学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