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代码: 11164
导师姓名: 太惠玲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教授
学    位: 工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taitai1980@uestc.edu.cn

学术经历:   1999/09-2003/06,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学士;2003/09-2008/12,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敏感电子学方向),博士

个人简介:   太惠玲,电子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08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2016年晋升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电子等项目30余项(主持20项),在复合薄膜传感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获部省级科技奖励8项(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ensors and Actuators B、ACS Sensors、Nano Energy等期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4篇, H指数68,ESI高被引论文30篇(热引6篇);合著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项目资助,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四川省“天府****计划”。现任光电探测与传感集成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电子学会气湿敏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科研项目:   1. 纳米敏感薄膜与集成传感器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负责人 2. 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组件技术,横向项目,负责人 3. 柔性智能应变传感器研究,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负责人 4. 敏感薄膜与传感器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负责人 5. ***探测器,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1负责人 6. 柔性有序/无序多维纳米结界面态调控与氨敏增强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 7. 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气敏薄膜及特性研究,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负责人

研究成果:   获部省级科技奖励8项(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ensors and Actuators B、ACS Sensors、Nano Energy等期刊上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14篇, H指数68,ESI高被引论文30篇(热引6篇);合著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10项。培养的研究生获“王大珩光学奖”(每年全国10人)、成电杰出研究生(每年全校10人)、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10人次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0人次获校优秀毕业生,3人次获校优秀博士论文,多人获校一等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指导研究生承担四川省苗子工程项目8项。毕业学生在中国电科、兵器集团、中国移动、华为、中兴、京东、宁德时代等企事业单位就业,部分已成长为行业学术和技术骨干。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领域/方向 招生类别
080300光学工程 02材料与器件 博士学术学位
085400电子信息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博士专业学位
080300光学工程 01光电技术与应用,02光电信息及传感技术 硕士学术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