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10312
|
导师姓名: |
李建平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
职 称: |
教授
|
学 位: |
工学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jpli2222@uestc.edu.cn
|
|
|
学术经历:
|
|
李建平教授于1982年~1986年在重庆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应用数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1989年免试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获计算数学理学硕士学位、软件工程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1998年在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获计算机科学理论(现称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999年~2000年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由讲师破格直接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2002年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做访问学者;2002年~2003年在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3月作为杰出人才引进到电子科技大学,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任“2004年国际计算机学术大会”、“第三届国际小波分析应用学术大会”、“第二届国际智能体媒介技术学术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05年~2006年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ofGuelph,Canada)做访问学者;2007年任国际信息计算与自动化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ComputingandAutomation2007)主席;2008年任IEEE国际感知计算与智能分析学术大会(The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pperceivingComputingandIntelligenceAnalysis2008)主席。
|
|
个人简介:
|
|
湖南省祁阳县人,出站博士后,学术带头人。于1982年~1986年在重庆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获应用数学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1989年免试进入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获计算数学理学硕士学位、软件工程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1998年在重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获计算机科学理论(现称为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999年~2000年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9年由讲师破格直接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1年~2002年在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做访问学者;2002年~2003年在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做访问学者;2004年3月作为杰出人才引进到电子科技大学,任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任“2004年国际计算机学术大会”、“第三届国际小波分析应用学术大会”、“第二届国际智能体媒介技术学术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05年~2006年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 of Guelph, Canada)做访问学者;2007年任国际信息计算与自动化学术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Computing and Automation 2007)主席;2008年任IEEE国际感知计算与智能分析学术大会(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erceiving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ce Analysis 2008)主席。
他曾经担任的职务有:美国信息工程学会会员(2000);美国SPIE学会会员(2001);美国微软公司及IBM公司授权专家(2000);IEEE论文评阅与审稿人(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安部技术顾问(首席科学家)(2000);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velet Multiresolu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SCI检索)联合创始人、副主编(2002);国际学术进展International Progress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Active Media Technology主要创始人、主编(2003);国际小波分析应用研究中心主任(2000);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7);重庆市网络与信息安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2004);重庆市信息安全专家组组长(2004);2004年国际计算机学术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04);第三届小波分析及其应用国际学术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04);第二届智能体媒介技术国际学术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2004);2006年国际小波分析与智能体媒介技术学术大会主席(2006);2007年信息计算与自动化国际学术大会主席(2007);2008年IEEE国际感知计算与智能分析学术大会主席(2008)。他曾先后被选为国家公安部技术顾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总后勤部“科技新星”、总后勤部“十大学习成才标兵”, 1次荣立二等功,4次受嘉奖。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小波分析、信号处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数字水印与信息安全等。他在国际上独立提出并系统建立了“小波变换的加速方法”、“矢量积小波变换理论”、“基于小波分析的电子签名系统”等系列理论与方法,并在国际上提出了“基于‘三大特征’(机器特征、文档特征、人体特征)的信息安全传输的模型与方法”。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60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机构SCI、EI、ISTP等检索收录论文78篇,出版学术著作16部,其中2部被多次修订重印,主编14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这些论著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他主持研制的“小波指纹加密系统”、“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等高技术产品产生了广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他先后主持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中国C网高科技项目、国家安全部项目、国家公安部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0项。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科技著作)二等奖1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二等奖1项,西南西北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二、三等奖各1项。以主持承担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二个基础性研究项目“分布式试飞测试总线研究”、“小型无人机数据采集及测控系统”取得的研究成果,提炼其部分关键技术、理论算法,支撑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国家重大项目“歼-10战斗机”项目研制,其部分理论与算法为“歼-10战斗机”项目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做出了贡献。
|
|
科研项目:
|
|
|
|
研究成果:
|
|
|
|
专业研究方向:
|
专业名称 |
研究领域/方向 |
招生类别 |
083900网络空间安全 |
03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安全,04云计算与物联网安全,05网络与系统安全 |
硕士学术学位 |
145200密码 |
01密码 |
硕士专业学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