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院
|
|
|
|
导师代码: |
10225
|
导师姓名: |
王清源
|
性 别: |
男 |
特 称: |
|
职 称: |
教授
|
学 位: |
工学博士学位
|
属 性: |
专职 |
电子邮件: |
qywang
@
uestc.edu.cn
|
|
|
学术经历:
|
|
1991年至1994年在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从事加速器和自由电子激光方面的博士后研究。1994年至1996年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从事相对论行波管方面的研究。1996年至1997年为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 UNIV.)访问科学家(VISITING SCIENTIST), 从事相对论行波管放大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97年至2000年为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研究助理,从事卫星通讯天线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00年至2004年为加拿大北方电讯集团(NORTEL NETWORKS) 高级工程师, 从事高速数字电路信号完整性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2004年底被聘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2005年被聘为该校博士生导师。
2005年回国后一直致力于理论指导下的尖端技术和产品研究开发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毫米波器件与系统、高功率微波器件和天线理论与技术。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包括APPL. PHYS. LETT., IEEE TRANS. MTT, IEEE TRANS. PLASMA SCI. 上发表科技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一获奖人)。作为发明人,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另有19项发明专利正在审批过程中。
|
|
个人简介:
|
|
1985年7月在南开大学物理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7月和1991年11月在电子科技大学分获微波电子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12月在加拿大拉瓦尔大学(LAVAL UNIV.)获得通讯专业博士学位。
1991年11月至1994年2月在北京大学从事加速器和自由电子激光方面的博士后研究。1994年2月至1996年2月为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第一研究室副主任,从事相对论行波管方面的研究。1996年2月至1997年10月为美国康乃尔大学(CORNEL UNIV.)访问科学家(VISITING SCIENTIST), 从事相对论行波管放大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97年10月至2000年8月为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研究助理,从事卫星通讯天线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000年8月至2005年2月为加拿大北方电讯集团(NORTEL NETWORKS) 高级工程师, 从事高速数字电路信号完整性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2004年底被聘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并于2005年8月回国。2005年被聘为该校博士生导师。
在职业选择上,根据个人兴趣利益服从于对国家社会应尽责任的原则,他选择与国内外工业界密切合作,从事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尖端技术研究开发。在研究工作中,他根据理论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同时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既强调自身理论推导研究总结,又重视对外产品化推广。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波毫米波器系统与器件、高功率微波器件、天线理论与技术、雷电防护技术等。 在国内外杂志,包括APPL. PHYS. LETT., IEEE TRANS. MTT, IEEE TRANS. PLASMA SCI. 等上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他领导的团队已经取得了多项技术指标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作为发明人, 他获得发明专利7项, 实用新型专利100余项,另有80余项发明专利申请正在审批过程中。
在教书育人方面,他能公平对待一切有梦想,重实干的年轻人。在挑选研究生时,他坚持平等对待重点高校和一般院校的考生,选择与勤奋上进的一批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自回国以来,他的学生中,已有多人在IEEE 和Electron Lett. 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多人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学生中大部分毕业后进入国内重要研究机构从事研究开发工作。凭着与他的合作研究成果,已有多名学生从这里全奖进入欧美高校攻读博士学位。
|
|
科研项目:
|
|
|
|
研究成果:
|
|
|
|
专业研究方向:
|
|
专业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类别 |
070200物理学 |
03无线电物理 |
硕士 |
085400电子信息 |
18电子信息工程 |
硕士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