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能源学院


 
导师代码: 10143
导师姓名: 刘兴泉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教授
学    位: 理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Lxquan@uestc.edu.cn

学术经历:  

个人简介:   四川南部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重庆普利格斯电源材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江苏省常州市星海电子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首席负责人。现为中国化学会会员、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会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会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锂电池分会理事、中国能源学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固态离子学分会会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会员、《锂电池专讯》、《发现》杂志、《产业与科技论坛》、《化工科技》等杂志编委。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1998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学习,200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能源材料与储能器件,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新催化材料、多相与均相催化。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材料-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化合物型半导体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稀土功能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有机催化与化工制药等。目前正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常州市星海电子有限公司资助项目,新乡市天力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四川九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部863计划资助项目、新乡市群力电源材料有限公司资助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论文共80余篇),获美国授权专利1项,中国授权专利13项。 共申请中国专利26项,合作撰写专著4部,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科委联合组织鉴定项目1项,重庆市科委与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鉴定项目1项。到目前为止,共有13项发明专利成功转让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锂离子蓄电池镍系正极材料、镍钴锰多元正极材料和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的中试和产业化。1997年获成都分院"十佳青年"称号。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宝洁"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获校院所各级表彰奖励多次,并数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已经培养毕业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数十人。1998年至今,获历年《锂电池专讯》优秀编委称号。 联系电话:028-83206690。

科研项目:  

研究成果: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类别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1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04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博士学术学位
085600材料与化工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博士专业学位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01电子功能材料及器件,02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硕士学术学位
085600材料与化工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
085601材料工程 01不区分研究方向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