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导师代码: 21051
导师姓名: 杨歆汨
性    别:
特    称:
职    称: 副教授
学    位: 博士学位
属    性: 兼职
电子邮件: yxm_l@163.com

学术经历:   1、2001年9 月-2005年6月,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本科,获学士学位。 2、2005年9 月-2010年10月,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 3、2010年11月-2014年6月,中国,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 4、2014年7月-2021年7月,中国,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 5、2021年8月-2022年7月,中国,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副教授。 6、2022年8月迄今,中国,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特聘研究员。

个人简介:   杨歆汨,男,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博士。2001年9月至2005年6月就读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信息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10年10月就读于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博连读),获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学位。2011至2021年就职于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曾先后担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通信工程系副主任。现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担任太赫兹技术及无线通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特聘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人工电磁媒质、超构表面、可重构智能表面、柔性天线等方向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一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一项以及民口横向项目多项,参与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及横向课题多项。迄今共发表各类一作和通讯作者论文35篇,参与编写国际专著一部(排名3/5,CRC Press),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软件著作权8项。

科研项目:   1)总装预研基金项目,××××××××××××××技术,2012/01-2013/12,经费30万元,已结题,主要完成人。 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61301076,波导式人工电磁媒质及其在微带天线中的应用研究、2014/01-2016/12,经费23万元,已结题,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61601315,面向植入式医疗设备的天线研究,2017 /01-2019/12,经费19万元,已结题,主要参与。 4)民口横向项目,柔性车载雷达散射截面增强罩,2018 /09-2019/08,经费20万元,已结题,主持。 5)民口横向项目,“5G大规模天线阵列”,2019/01-2020/01,委托方:瑞声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经费25万元,已结题,主要完成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871280,基于吸波-散射调控复合机理的雷达隐身超表面技术研究,2019 /01-2022/12,经费63万元,已结题,主持。 7)浙江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2022C01093,面向多网融合低功耗物联传感设备的数能同传一体化集成技术研发,2022/01-2024/12,经费255万元,在研,主要参与。 8)基础加强计划项目(173项目),××××××××××××××研究,2022/10-2024/10,经费200万元,在研,主要参与。

研究成果:   1.针对宽频带卫星通信需求开发出基于LTCC封装技术的基片集成脊波导滤波器,实现较好的带内平坦度和带外抑制特性; 2.针对宽带无线通信研制出适合与平面电路相集成的弱色散波导式人工磁电介质,将其用作线极化和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的基底,有效扩展微带天线的阻抗和轴比带宽; 3.针对MIMO天线的高隔离需求研制出具有平面化紧凑结构的带阻性人工电磁媒质,在确保微带天线阵元排列紧密且辐射性能不受影响的同时有效削减相邻天线互耦; 4.针对大规模MIMO天线阵的高隔离需求研制出低剖面吸波表面,有效削减相邻对称振子天线阵元间的同极化和异极化耦合; 5.针对5G基站大规模MIMO系统研制出频率选择表面和微带贴片相结合的低剖面一体式滤波天线阵,同时实现了良好的波束扫描辐射特性和对不同角度和极化稳定的滤波特性; 6.针对5G基站大规模MIMO系统开发出Sub6G高性能校准网络和低剖面天线阵,应用到瑞声光电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的5G大规模天线阵列的产品研发中; 7.针对车载雷达测试场景开发出柔性雷达散射截面增强人工电磁表面和低剖面双频吸波表面,应用到苏州瑞地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车载雷达测试解决方案中; 8.针对宽频带雷达散射截面缩减需求研制出具有随机反射相位分布特性的低剖面隐身表面以及电磁吸波和反相相消机理相结合的新型隐身表面,并为其开发出基于阵列理论的高效半解析分析算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设计算法。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类别
08540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 01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硕士专业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