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导师代码: 10002
导师姓名: 饶云江
性    别:
特    称:
****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职    称: 教授
学    位: 工学博士学位
属    性: 专职
电子邮件: yjrao@uestc.edu.cn

学术经历:   2014年-今,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 2005年-今,“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5年起聘为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3年-2015年,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5年-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特聘教授、杰青; 1999年-2004年,重庆大学光电信息学院,****特聘教授、杰青; 1992年-1999年,英国Kent大学物理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

个人简介:   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首批****特聘教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1年荣获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2003年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入选首批全国“新世纪百千****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被国际光电子学著名杂志《IEEE Journal of LightwaveTechnology》聘为责任编委(Associate Editor)。2010年发起主办光传感器领域第一本国际刊物《PhotonicsSensors》(Springer)(SCI二区)并任主编。 担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信息学部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及系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学科组召集人、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和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会士(OSA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SPIE Fellow);四川省、重庆市技术学术带头人;“亚洲光电子年会传感器主题会议”主席;“纤维光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国际研讨会主席;“第五届国际光纤通信网络学术会议”大会主席;“第一届亚太光纤传感器国际会议”大会主席。在30多年的光纤技术研究历程中,饶云江教授在该领域解决了一系列学术和技术难题;撰写英文专著三章,出版中文专著3部,出版国际会议论文集3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高水平SCI论文近300篇,被Google Scholar 引用15000余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和特邀报告30余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9次。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基于新型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器的地震检波仪”、重大项目课题“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网关键器件与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新一代微纳光纤传感器基础研究”和“新型高功率随机光纤激光器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能提供安防业务的光纤接入网络”等在内的1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其中“光纤波导微结构传感机理与方法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四川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光纤传感技术若干基础关键问题的研究”成果荣获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曾获2004年重庆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及技术发明二等奖各一项,获得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博士生王义平获得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并于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饶云江教授创立的光纤传感团队为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A+学科、“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11计划”创新****的骨干团队,电子科技大学世界一流学科方向建设成功案例。

科研项目:   详见团队网站:www.oftlab.com

研究成果:   详见团队网站:www.oftlab.com

专业研究方向: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类别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05光纤传感与通信,08智能感知与信息系统,10信号与信息智能处理 博士学术学位
085400电子信息 01不区分研究方向,02不区分研究方向(非全) 博士专业学位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05光纤传感与通信,08智能感知与信息系统,10信号与信息智能处理 硕士学术学位


学院列表
01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02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03  材料与能源学院
04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05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06  自动化工程学院
07  资源与环境学院
08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09  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
10  航空航天学院
11  数学科学学院
12  物理学院
13  医学院
14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16  公共管理学院
17  外国语学院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21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22  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
23  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
28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31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90  智能计算研究院